中国纺织服装网 - 纺织服装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聚焦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国内新闻 | 数据统计 | 消费市场 | 行情分析 | 行业标准 | 科技信息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展望2014:“科幻”面料走进生活
7.biz | 商业搜索

展望2014:“科幻”面料走进生活

信息来源:china-f.com   时间: 2014-02-08  浏览次数:836

    只要我们仍然对科技有着丰富的幻想,那么就能不断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出现在纺织行业和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看到过去只能出现在科幻梦境中的东西,如今已经应用在人们每天的生活里了。现在,纺织企业生产将用上机器人,用3D打印技术制作面料和服装,把衣服本身变成计算机,对纺织面料行业来讲,看上去似乎不可能,或是不切实际,但是在2014年它们可能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可穿戴设备
    以前的概念是,人们穿戴一件内置有计算机的衣服,而现在的概念是,衣服本身变成了计算机。
    可穿戴产品汹涌来袭,不仅引发了科技领域的更新换代,也在纺织服装行业竖起了一杆大旗,奢侈大牌纷纷和科技大腕联手,以期共同搭上这趟007式的科幻动车。
    近日,在旧金山Mobilebeat峰会上,三星首席战略官Young Sogn表示:“最终,你会感觉不到自己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它可能是衣服中的面料,眼镜或者手表。”
    2013年谷歌和耐克双双推出的智能“仙履”,功能上各显其能,耐克SE搭载了蓝牙4.0,支持追踪活动及实时查看数据;谷歌鞋会说话,能充当私人教练,还能将运动数据传输至移动设备。除了这些华丽丽的佩饰,科技因子也潜入贴身内衣之中。2013年12月,微软发布了能调节情绪提醒穿着者别暴饮暴食的智能胸罩;英国则推出了一款利用磁浮技术抗衡地心引力提升胸部的“Kewi”胸罩。
    设计师弗兰切丝卡·罗塞利亚和瑞安·根茨受美国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委托,设计出了一件嵌有2.4万个发光二极管的晚礼服——银河晚礼服。该晚礼服充电一次可发光30分钟。设计师表示,发光二极管应用的新技术不会使裙子温度过高。发光二极管耗能低,装在衬裙里的小充电电池足够点亮它们。其实,早在2006年,该公司设计的“拥抱衬衫”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拥抱衬衫”由传感器模拟穿试者的触感、皮肤温度和心跳频率,让相隔遥远的两名穿试者感受对方的“拥抱”。
    应该说,可穿戴产品已有覆盖人体各部位的趋势,各种手环、手表、眼镜,腰上挂的、脖子上戴的、脚上穿的……“可穿戴”正变得触手可及琳琅满目,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可穿戴”市场都在迅速喷涌中。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可穿戴设备采纳率将增长250%;到2018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3亿台,10倍于2013年,而2016年的市场规模就有可能高达60亿美元。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腕带、手表和眼镜仅仅只是开始,下一代的可穿戴计算设备将成为我们衣服面料的一部分。英国伦敦的“可爱电路(CuteCircuit)”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手机服装,其接缝处有一个天线;标签内有一个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也称为智能卡、用户身份识别卡,GSM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方能使用)卡。
    目前,这些产品都是概念,而非商业产品,与即将到来的产品相比,它们似乎有点粗糙。其实早在2011年,由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开始探索用纳米粒子和聚合物覆盖的导线和棉花制造晶体管和电路的可能性。以前的概念是,人们穿戴一件内置有计算机的衣服,而现在的概念是,衣服本身变成了计算机。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忽视了每天都穿在身上的衣物,其实,我们可以将很多功能嵌入这些衣服内。”她进一步预测,能够改变颜色、调节温度、给电子设备充电的智能衣服将会出现,而且,对于懒人来说,另一个福音在于,这些衣服不需要清洗。
    3D打印
    3D打印技术代表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它将推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媒体曾经预测,3D打印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将使海量设计师失业。原因在于即便是对工艺流程一无所知的普通人,只要你有一台品质优良的3D打印机,想要怎样鬼斧神工的东西都轻而易举。如此可以预测,在不远的未来,消费者购买的衣服有可能是一张设计图,自己拿着去3D打印,就能拥有自己的私人定制。而且,原来很多生产不了的设计,现在都能通过3D打印机的神手梦想成真,而且过程超简单,就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单个零件,然后组装一下,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设计。世界上首条3D礼裙就是这么诞生的。
    2013年3月,世界上最性感身价最高的脱衣舞娘Dita Von Teese,在她那妖娆丰满的身体上,套上了全球第一件3D打印礼裙。该礼裙由华丽的黑色雕花网格面料构成,完美地贴合着Dita的曼妙曲线,礼裙双肩呈现传统制衣无法实现的立体后现代凸起,整条礼裙包括手镯镶满施华洛世奇水晶,既闪耀迷人又充满异域世界的媚惑,看上去酷似电影《复仇者联盟》里的立体镂空护甲之类服装。据打造这件“世界第一”3D礼裙的设计师Micheal Schmidt介绍,该裙子的骨架先在印刷公司用粉状尼龙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再仔细地涂满光滑的黑漆涂层,最后镶嵌了总共120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2013年,Iris van Herpen又与建筑师Neri Oxman和Julia Koerner合作,在巴黎高定发布会上展示了自己的两件3D服装。这两件衣服使用多重材料,经3D打印出服装的硬质和软质部分,然后加以拼装,以达到符合人体的灵活度。
    3D打印已在美国工业界掀起大潮,被寄予重振制造业的厚望。具体到纺织行业,3D打印面料概念,为纺织生产开启了一个新前沿。比起一米米生产织物,然后裁掉多余的材料,3D打印让设计师能够摆脱掉针与线的束缚。3D打印技术开创了一种新方式制造物品——精确使用所需材料。这种环保方式正在悄悄地变革时装界。
    3D打印技术可以彻底改变纺织行业。2013年年底,一对以色列夫妇的发明,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的一次性内裤,可能最快在今年年初进入市场。Tamicare创始人,以色列发明家Tamar Giloh,已开发了一种自动的3D打印系统,可以制造称为“Cosyflex”的弹性的,可生物降解的织物。Tamicare声称使用Cosyflex的独特的增量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感觉就像织物的内衣。
    Cosyflex是一个不用切割,不浪费原材料3D打印织物的创新过程,可以立即构件成品。使用天然橡胶的乳胶聚合物和棉纤维,Tamicare技术可以在3秒钟生产出一条一次性内裤,在一年内就可以生产出大约1000万条。可用各种类型的液体聚合物,如天然乳胶,硅,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以及各种纺织纤维,如棉花,粘胶纤维和聚酰胺,作为材料打印各种类型的服装以及绷带和运动服。Cosyflex打印可以使用无限种纤维的任何组合在同一基面上打印图案,压花或穿孔。
    但是3D打印面料服装,真能“人人都能买回一台3D打印机,给自己设计打印衣服吗”?
    显然这至少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国内面料行业应用更多的是3D数码印花。虽然数码印花的流行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但是它将设计师们对纹样的渴望最大化,可以将照片或是手画等任何纹样输入电脑进行后期处理,而后进行面料上的印刷,以给人“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目前数码印花无法解决的是在厚重面料上进行打印,包括毛料呢料或是皮革等,于是二维数码印花开始进化,便有了3D数码印花,让面料赋予人立体视幻效果。例如DionLee的魔幻风格3D数码让面料变得更加深不可测,随廓型而变幻,也随着穿着者行走间的自然摆动而变幻,视觉上的延伸性其实顺沿着穿着者的身线而来,实际上是在为他们塑形。
    而3D打印,这个工业设计中的新宠,其实也被运用到了时装设计上,虽然还未大面积普及,但却是有设计师在挑战着高科技,通过建模来打造需要的三维模型,再通过3D打印机来层层打造需要的模型。让人瞠目的件件作品虽然还不能做到如成衣般的实穿性,但却抛给了外界一个论调,高科技让制衣也可不靠传统的针线。
    在国内面料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做不了的面料,只有做不了的价格”。因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2014年,国内将会诞生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面料和服装。
    机器人
    未来会是机器人的世界吗?当我们再次思考这个不算新颖的问题时,或许会发现科幻片中的场景距离纺织行业已不再遥远。
    “机器人”一词,本身就充满了幻想色彩。而机器人将如何重塑中国纺织制造,也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如何,机器人来了,势不可当。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
    在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新的包装车间,一颗颗饼状的涤纶长丝顺着生产线输送到末端,被约两人高的机械手轻轻抓起,准确放到推车里。这让天圣的成本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在众泰控股集团,该公司引进了12台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员工从120人减至30人,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在浙江嘉兴,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依靠从日本和德国引进的设备,极大地控制了人力成本,仅工人工资,一年就少了1700多万元。
    在山东,滨州一家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在设备老化、招工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决定更新设备,用一批机器人代替工人。
    在积极谋求发展方式转型的江苏纺织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江苏盛虹集团可以看到两台机器人挥舞着双臂,一丝不苟地重复进行着装锭、分级、码垛、装箱等动作,只一会儿,包装好的成品就整整齐齐堆成了小山。
    一台智能化纺织机器人能顶上数个工人,这样的机器人不仅有利于节省人力,而且将大大提高纺织业操作精度,提高劳动效率……2013年11月,一家纺机制造公司举行了智能化机器人项目签约仪式。再过不久,他们生产的“机器工人”将走进生产车间“织布”,这将推动纺织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而在2013年,国内首台全自动印花用机器人落户浙江绍兴。该印花机器人是绍兴一家公司与国外一家知名企业合作研制,由印花作业平台、7自由度主印花机器人、4自由度辅助机械臂等智能设备及印花网版、刮刀等印染工具组成,整个印染流程由电脑实现智能控制,能在三维空间里自动完成工作环境检查、选择印花网版、舀取色浆、刮印、余料回收、取走网版等一系列作业流程,是目前国内首台全自动印花用机器人,将有力地推动印染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同时改变印染劳动密集型的局限性,有助于实现印染行业的“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业内专家表示,因纺织车间生产环境高温潮湿,条件较为恶劣,用工问题已成为纺织行业的瓶颈。用‘机器人’作业取代人工作业,已成为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纺织企业应用机器人,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背后,有一笔成本账。在纺织企业聚集的江苏省吴江市,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正在以每年14%~16%的速度上升,但因为工作辛苦,愿意干的人还是越来越少。有企业测算,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企业一线人工成本将比目前上升40%。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需求增大,机器人的采购价却在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业内人士透露,几年前一台普通的工业机器人售价要七八十万元,现在已经降到了20多万元。而且一台机器人的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经过调试后还能转岗。如此测算下来,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已经与工人持平,甚至更低。
    该专家进一步分析说,中国纺织行业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转向技术优势,从资本、人才等要素看仍需一定积累期,而“机器换人”,正是当前纺织企业易学易用、见效较快的升级捷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纺织服装网证实,仅供您参考